2013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主线,全县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衡南奠定了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229.86亿元,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6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14.3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59.94亿元,增长11%。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同期的25.3:49.7:25调整为24.2:49.7:26.1,第一产业比重降低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7.8%、59%和33.2%,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9%。 二、农业 全县完成造林面积0.3353万公顷,完成荒地造林面积0.04万公顷,实有封山育林面积0.167万公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4家,累计达424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建筑业完成总产值89.66亿元,增长21.69%,完成增加值24.75亿元,增长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五、内外贸易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7亿元,增长13.1%;按地域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67亿元,增长20.8%;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4亿元,增长18.8%。按行业分,批发业营业额完成4.59亿元,增长22.5%,零售业营业额完成53.94亿元,增长18.7%,住宿业营业额完成0.23亿元,增长9.3%,餐饮业营业额完成6.31亿元,增长26.9%。 全年共引进外资项目14个,实际利用外资4942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86个,实际到位内资24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贸易额2046万美元,下降2.06% ,完成境外投资256万美元,同比增长2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995万元,同比下降11.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096万元、电信业务总量4073万元、联通业务总量4000万元、移动业务总量9826万元;互联网宽带用户9148户,增长42.3%。 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79.03万人次,增长28%;实现旅游总收入1.31亿元,增长29%;全县有四星级乡村旅游点6个,省级旅游家庭旅馆4个;农业示范点2个;名镇名村各1个;AAA级景区2个。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41亿元,增长21.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5.32亿元,增长27.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8.41亿元,增长20.6%。 全县保险业实现各种保费收入16614万元,下降5.26%,其中:车辆险保费收入3412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447.61万元,农业险3339万元,健康险保费收入825.24万元。全年赔付支出11676.12万元,其中健康险赔付163.62万元。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404所,其中:小学252所,中学56所,职业技术学校5所;学生总数14.9万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67208人,中学在校学生54673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6961人。全年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12所,新建农村公办幼儿园3所。 全年组织县内单位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个。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3个,其中农业项目7个,工业项目3个,社会发展项目2个,产学研合作项目1个。申请专利67件,授权56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28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7.61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1.06亿元,增长25.4%。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卫生机构58个(注:不包括村卫生室871个),其中,综合医院3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2183张,卫生技术人员2657人,其中医师918人,注册护士946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0人;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75人。县乡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达85.79%,农村五保户对象在县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住院实行基本医疗费全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率达100%。 全县拥有5个单项体育协会、4个基层体育组织、 40余支体育健身队伍,举办各类体育活动 80余场次,全县运动员在参加各级比赛中,获得国家级金牌 15枚,银牌3枚、 铜牌3枚,省级金牌7枚、 银牌4枚、 铜牌6枚,市级金牌5枚、银牌8枚、 铜牌4枚。 十、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县户籍总人口111.86万人,35.31万户;常住人口96.86万人,25.79万户,其中男51.11万人,女45.75万人;城镇人口35.4万人,农村人口61.46万人,城镇化率达36.55%。全年出生人口13882人,出生率12.72‰,死亡率4.18‰,人口自然增长率8.5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88。 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8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35元,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5元,增长13.6%;家庭人均消费总支出8359元,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1238元,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达14.8%,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1.6平方米。 全县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87.1万人次(缴费人数达69.83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2.29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2.12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6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0.69万人、生育保险3.27万人、工伤保险人数5.4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07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37.41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0.8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赔付支出分别为6116万元、1799万元、62万元和904万元。 全县共有1个福利中心、27个敬老院、5个村级“五保之家”,供养人数1902人。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035万元,接收社会定向捐赠1392.4万元,“慈善一日捐”活动共收到捐款54.139万元。全县城镇低保月均保障1.1万人,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786.8万元,月人均补差277.7元;农村低保月均保障4.76万人,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443万元,月人均补差130.2元。全县共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447.3万元,救助7.5万人次。 全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工3.0239万平方米。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5.0448万人,解决广播电视盲村用户10983户,新增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分别为396套和1400套,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所,支持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9.1472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0.76吨标准煤/万元 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2 起,死亡4人,受伤84 人,直接经济损失96.2万元,亿元生产总值(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174 人亿元, 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5936人。 注:1、本公报中的数据为初步数据,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89.68亿元,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40.26亿元、林业产值4.96亿元、牧业产值34.8亿元、渔业产值7.8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3亿元。
全县实有耕地面积65.76千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水田57.67千公顷;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6.1千公顷,下降1.96%,其中谷物种植面积99.11千公顷,下降1.91%;油料种植面积40千公顷,增长5.99%;棉花种植面积4.21千公顷,增长11.97%;烟叶种植面积3.36千公顷,增长15.07%。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1家,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89.5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4.17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38.09亿元,增长14.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8.16亿元,增长13%;实现利润12.79亿元,增长19%;产品产销率100%。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87亿元,增长35.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83亿元,增长37.1%;房地产投资5.04亿元,增长27.7%。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增长6.3%。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54.7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560万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4411.88万吨,货物周转量24022.29万吨公里。全面实施农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完成县乡公路改造61公里;通村公路通畅工程45公里;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06公里,其中:水泥路1786公里。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2.82亿元,增长16.3%(国税2.5亿元,增长13.66%;地税5.87亿元,增长16.23%;财政4.45亿元,增长17.8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51亿元,增长18.12%。全县一般预算支出33.75亿元,增长16.42%。其中:教育支出6.63亿元,增长1.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2亿元,增长21.87%;医疗卫生支出4.06亿元,增长16.2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1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目录2个,无线数据电视台1座,无线数据电视节目55套,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5.3404万户。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2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978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163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达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98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2.7%。
全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1天,优良率达到99.1%;取缔排污口4个;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分别为56.64%、16.59%、2.6%和2.7%;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6分贝。年末全县三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850万立方米。森林总面积达5.7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3.32%。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