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条例》于2025年5月29日通过,7月1日起正式施行,学生心理健康领域迎来重大变革。而在此次立法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衡南经验"给了立法工作者很大启发。
早在2019年5月,衡南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家校共育"试点工作,按照"全程心理教育、全员心理教师"的理念,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八个一"模式:即铺开一张大网,展开全面筛查;建好一个档案,推进重点帮扶;建立一套制度,进行预警干预;配备一个场所,进行心理咨询;开设一项课程,进行常态心理辅导;开展一项家访,摸排学生状况;培育一支队伍,推进全员参与;办好一所学校,优化家庭教育。
衡南县按照两周1课时标准开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图为学生心理课堂。
按1:1000师生比标准配备心理教师,保障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因地制宜建设"知心屋"130个、家长学校163所;与专业医院联合建立定点协作医院......衡南县为学生们提供了前端预防、中端管理、末端干预全过程心理健康服务。
"音乐是打开孩子们心扉的一把钥匙。"衡南县在全县大力推动"班班有歌声"合唱活动,在全市13个乡村学校试点乡村合唱团,将合唱艺术深度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舒缓心情,感受向上的力量。衡南一中合唱团的小廖同学说,"我喜欢唱歌,只要一开口唱,仿佛进入另外一个奇妙的世界,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衡南一中学生合唱团在排练《小媳妇回娘家》。
在衡南,从校长到班主任,从宿舍管理人员到学生"心理气象员",人人都是学生心情的观测者和心灵"解码人"。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楼妈"的衡南一中的宿舍管理员刘敏,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陪伴一名临近高考却家庭遭遇变故的女生接受专业心理辅导,当学生的"爱心妈妈",帮助学生顺利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国家义务教育心理健康监测最新数据显示,衡南县四、八年级学生积极自我水平高于全国4.0个百分点,学生抑郁倾向比例低于全国7.0个百分点。
衡南一中心理教师陈建世给学生制作的部分"心理卡片"。
今年2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乌兰带领立法调研组专程到衡南县调研,并在衡南九中召开座谈会,与8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代表面对面座谈,听取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实际感受,征求他们对法规草案的建议。
吸纳"衡南经验",《条例》将"全员心理育人"作为重要内容予以突出,并强调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条例》还将"家校协同"写入法规,明确"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要求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并规定学校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指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