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十年风雨沧桑,衡南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道路运输事业也伴随着改革开放得以长足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道路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运输市场活力十足,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市场秩序持续好转,谱写了一个个波澜壮阔的改革故事,编织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
高速公路宽阔平稳、四通八达,座座桥梁“飞架衡南大地”,车辆南来北往、川流不息;高速铁路穿境而过,高铁动车风驰电掣驶过;条条航线散射到全国各地,飞机不时起降……一幅幅繁忙的交通场景,映射出改革开放以来衡南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衡南交通建设速度加快,从普通公路到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机场,衡南初步形成海陆空河立体交通枢纽。交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衡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自行车到家庭轿车,人民出行方式发生大改变(一)
七十年代,在农村,步行是人们最普遍的出行方式,代步的工具多为牛车、马车,而在县城里,凭票购买的自行车还属于稀罕物。进入九十年代,摩托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交通条件逐步改善,进入二十一世纪,家庭轿车逐步成为百姓家庭的代步工具。从主要依靠步行到拥有自行车,从摩托车再到如今拥有家庭轿车的变化,只是人民出行方式变迁的一个缩影。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公交出行已成为老百姓的最佳选择,2014年实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2016年实现了镇村公交全覆盖,实现了从双腿丈量到抬脚上车。目前,全县共有公交车51辆,纯电动车31辆,城镇农村通客车率已达到100%,极大地满足了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出行方式的变迁,让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来,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泥巴路到水泥(沥青)路,公路发展速度取得大跨越(二)
在七十年代,人们出行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农村公路基本上是黄泥路,山路,很多地方不通车、不通电,人们出行还要看天气;再后来,农村公路铺上了砂石,一路颠簸得要命;如今,京广、湘桂铁路、京广、湘桂高速铁路横穿衡南境内,G322,G107国道南北纵横,泉南、京港澳、京港澳复线,衡大、衡炎等高速公路左右延伸,全县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0.12公里。2018年,我县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工作正在合力推进中,到2019年底将实现全县877个自然村总里程907公里“组组通”。截至目前,我县农村公路统计总里程3406公里,其中省道228公里,县道435公里、乡道869公里、村道1873公里、专用公路14公里,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的既定目标。2014年初,南岳机场正式通航,进一步完善了华南北部地区和湖南机场布局,填补了湘中南地区民用机场的空白,进一步改变了湘中南地区的交通面貌。2017年南岳机场运输航班4962架次,同比增长37%,运输旅客47万人次,同比增长51%。随着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千吨级码头、南岳机场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先后落户衡南,衡南真正实现了水陆空一体化大交通运输网络。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衡南交通运输事业实现大飞跃(三)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交通运输系统围绕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积极谋划,大干快上,全县交通运输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衡南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新跨越。全县交通运输工作先后荣获“全省交通系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省交通系统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村公路普查先进单位”等12项省级奖项,2012年水上交通安全整治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从2008年起连续5年被衡阳市人民政府评为为民办实事第一、高速公路协调第一、干线公路改造第一、农村公路建设第一和交通综合目标考核第一。
40年波澜壮阔,40年跨越发展。一条条道路,一个个成绩,见证着变迁,诠释着进步,给全县人民生活带来质的飞跃,也为衡南新一轮大发展提供交通保障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