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政府工作部门 >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 规划总结

衡南县行政审批服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衡南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审批环节最少、审批速度最快、政务服务最优、营商环境最好“四最”目标,坚持改革攻坚和服务创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民互动工作水平,全力打造“只要来衡南,一切都不难”的政务服务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力助推了衡南的高质量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提质增效,政务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一是基层服务阵地全面建成。我县在高标准建设县级政务大厅基础上,全县23个乡镇(街道)、445个村(社区)政务民服务阵地实现“五化”建设,即场地建设标准化、窗口设置标准化、服务事项标准化、设施配备标准化、办事制度标准化。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电子政务外网、政务一体化平台、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及“好差评”全覆盖。

二是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两批赋权下放到乡镇(街道)社会经济管理权限91项,下沉到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56项,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赋予乡镇、街道经济社会管理事项承接方案及办理要求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赋权下放承接相关事宜操作规定的通知》等文件,指导乡镇(街道)对赋权事项实现“应接尽接”,加快职能转变。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专题调研指导、专项督查,大力推动赋权下放事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集中进驻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实行“一个平台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一枚印章审批(行政审批服务专用章)、一个窗口收费(政务中心收费窗口)、一个账号缴存(财政非税专户)”。对赋权下放事项进行颗粒化梳理,流程优化再造,逐事项编制规范统一的服务指南,下发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确保赋权事项“放得下、接得住、办得好”。积极推进乡镇(街道)综合“帮代办”窗口建设,大力推行农民宅基地审批“一件事一次办”,取得良好的改革成效。

三是政务服务渠道逐步完善。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一体化平台服务功能建设,开通微信公众号网上办事服务功能,建设“清松办”政务服务APP,在各级政务大厅配备了39台政务服务自助服务终端,实现“自助办、掌上办、预约办、全天办”。进一步提高网上服务指南办理深度和要素精准性,大力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实行不见面审批,争取让“最多跑一次”变成“一次都不用跑”。截至目前,全县20672项政务服务事项均可以实现网上办,网上办理深度三级以上事项率达98.77%。2022年我县通过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办理各类审批业务70.1万余件。

四是政务服务机制逐步完善。我局始终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出台《衡南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工作管理制度》《衡南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及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衡南县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全面推行办事公开、首问责任、一次告知、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预约延时服务等制度,积极开展业务和政务服务礼仪培训,不断提升窗口服务规范性。积极开展清廉大厅建设,常态化开展大厅巡查,加强对窗口人员的管理,切实改进窗口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大厅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开展示范窗口和优质服务标兵评比,设立党员示范岗,树立服务标杆,每月通报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亮点和不足,不断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大力推行特殊群体免费“帮代办”服务,采取“点位前设、服务前置、人员前问、帮代前移”的方式,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贴心暖心服务,大力推广“上门办”,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二)改革创新,营商政务环境持续更优

1.持续巩固“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成果。切实抓好“三集中三到位”回头看工作,对照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对各单位行政审批职能未向审批服务股集中、审批事项未彻底进驻、窗口审批授权不充分、审批服务流程不优、审批时限缩减不到位、中介服务不透明等情况的全面审查清理,进一步规范审批服务行为,杜绝“体外循环”,防止“名进实不进”。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3个单位、220余名工作人员进驻到了政务服务中心,全县1029项依申请类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除交警、出入境、民政婚登、退役军人因场地受限在自有服务大厅办事外,其他各部门均按要求实现“应进尽进”,做到了“一厅式办公、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网式运行”和“一票制收费、一枚印章管审批”。2022年,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日均接待办事群众达1050余人次,高峰日接待量达2000余人次,线上、线下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56万余件,窗口收费36.68亿元,其中财政非税收费5293.7万元。

2.持续深化综合窗改革,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是积极推进综合窗改革。以利企便民为导向,转变审批部门开铺坐店思维,围绕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置部门综合办事专窗56个,综合咨询窗口8个,“一件事一次办”窗口21个,自助服务窗口13个,“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办事不成”反映窗口、惠企政策兑现、特殊群体帮代办窗口和政务公开窗口各1个,综合窗口占比78.2%。单个“一件事”已全面实现最多跑一次,按照“一窗受理,一站式集成服务”的原则,大力推进部门联办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在县政务中心大厅大力推行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特殊群体服务、不动产登记“一件事一次办”,让企业群众“只进一门、只找一人、只跑一次”就能轻松办成“一件事”。二是巩固已发布的“事”落地实施。对照省里发布的三批“一件事”,大力优化审批服务流程,精简审批时限,制定标准化服务指南,线上线下设立“一件事一次办”服务窗口,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质同标准办理。三是优化升级“一件事一次办”。围绕个人从出生到身后、企业从开办到注销、项目从签约到投入使用三个全生命周期所需办理事项进行认真梳理,聚焦企业群众普遍关注、需求集中的领域以及办事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难点堵点问题,着力打造主题式、套餐式“一件事一次办”服务。目前新生儿出生、入学,企业开办到注销等18个主题45件“一件事”服务已在衡南县政府门户网“一件事一次办”专区上线。

3.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梯度升级。优化调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市政公用服务专区窗口和审批服务流程,由项目“帮代办”综合窗口实现统一收件、出件,部门后台分类审批、联审联办,全流程线上审批,严格项目审批监管,规范项目审批收费,实现“一窗服务”服务和“一件事一次办”。优化完善并联审批、项目代办服务、区域性评估评审、多测合一、联合审查、多图联审、联合勘查、联合验收等配套制度,推行联合勘查组、联合验收“一次办”。积极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制度,大力推进“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改革,推行市政公用服务“一站通办”,有效缩短项目审批时限,社会投资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总审批时间压缩在40个工作日内,其中工业投资项目总审批时间压缩在30个工作日内。2022年项目“帮代办”综合窗口为企业办理121个审批事项。

4.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开展“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等突出问题,全面体验办事流程,进而查摆堵点和症结,以问题促改革、优服务、提效能。2022年,县级领导及县直部门、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开展“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活动112人次,发现解决问题29个,社会反响良好。二是积极开展“揭榜竞优”工作。围绕“极速”优服务推行企业开办服务“一窗通办”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涉及的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涉税登记、银行开户服务在3小时内办结,企业开办零费用。2022年为企业免费刻制公章855套,免费邮寄110套。围绕“极简”优服务,推行先进制造业极简审批服务。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审批时限,降低企业成本,缩短企业投资周期,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围绕“极便”优服务,推行特殊群体便利化服务。进一步完善线下政务大厅便民服务设施,配置“衡阳群众”志愿者为特殊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和帮助。在全县各级政务大厅设立“帮代办”综合服务窗口,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帮代办”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免费“帮代办”服务,积极主动开展“帮代办”和“上门办”,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高频民生事项上门办理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三是大力推进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设。加强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进一步完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平台服务功能,强化中介服务监督管理,凡是使用县财政性资金项目,项目业主必须在中介超市选取中介服务机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杜绝“红顶中介”和“黑中介”等现象。截至目前,目前已有154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衡南网上中介服务超市,成交中介服务合同29起。

(三)放管结合,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一是推进行政许可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根据国省文件及时动态调整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审核发布行政权力事项3572项,公共服务事项479项。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要求,出台《衡南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文件,核定发布县本级220项行政许可事项。二是大力开展政务服务“四减”及“三化”工作。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大力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就近办”,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各类事项审批环节平均精简78.5%,审批时限平均压缩87.2%,精简材料比例39.6%,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7.2%,网上可办率100%。三是全面落实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和“好差评”制度。建立“四一个”工作机制,加强业务办件的动态监管,安排专人每天督促各部门对系统办件、网上咨询和“好差评”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声、件件有评价”。加强对“红黄牌”个案追查及“差评”整改落实,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将各单位办件数据归集、电子监察、“好差评”情况纳入每月大厅通报内容,作为各单位及个人评先评优及年度考核内容。2022年1-12月,汇聚“好差评”数69万余条,办件评价率99.89%,主动评价率99.91%,好评率99.9%,差评整改率100%。四是强化执法监管。加强“互联网+监管”工作调度,强化业务培训指导,提高数据上报的及时性,确保实现行政执法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事项认领率、实施清单填报率、实施清单详实度、执法数据准确率、风险反馈率均达100%。

(四)一号响应,打造高效便民服务热线。一是积极推进优化整合热线平台,切实提高工单办理实效。县内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外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已向“12345”热线进行归并整合,对12345热线平台进行升级改造,与市“12345”热线平台实现集约统一管理,一并推进“政企通”热线建设,实现了“12345”一个号码服务。进一步完善了12345热线处理机制,提升工单办理实效。2022年度,共受理群众诉求17115件,工单接通率100%,按时办结率为95.87%,回访满意率85.4%。二是创新推行“‘清’易通·‘码’上办”政务服务新模式。依托县“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设置“局长‘码’上办”“书记(镇长)‘码’上办”“县纪委书记‘码’上查”“‘码’上找县长”“‘码’上找县委书记”等5类二维码,并将各类二维码公布在全县23个乡镇(街道)445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和1998个屋场、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为群众诉求开通“直通车”。企业群众可通过扫码,将办事过程中有关诉求直接反映给县乡两级领导,请求其督办、快办。2022年,共收到来信255件,其中书记“码”上办79件、县长“码”上办72件、局长“码”上办73件,乡镇码31件,回访满意率达95.69%。三是优质高效处置群众网上诉求。2022年共收到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信件2件,省长信箱来信22件,均得到及时回复处置;收到市长信箱来信交办信件116件,处置及时答复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收到县长信箱有效信件494件处置及时答复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五)利企便民,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一是持续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原则,按照《信息公开条例》依法依规做好政府法定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文件精神,确保应公开、尽公开。二是持续抓好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管理。坚持政府网站日常监管常态化,坚持日常读网制度,每日及时督促部门和乡镇规范、准确、及时公开各栏目信息,不断提升主动公开工作实效,坚决杜绝空白栏目、错误链接、严重错别字、更新不及时、内容不准确、回应不及时、服务不实用等现象,并每月及时进行通报,切实提高信息公开质量和信息公开水平。三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强化政策文件及政府决策等重点政务信息公开和解读,进一步深化涉企惠民、减税降费、财政资金、有效投资、民生实事、乡村振兴、疫情防控、行政许可及行政执法公开信息等领域信息公开,不断提高信息公开力度和深度,及时规范答复群众来信咨询,有效回应群众关切。四是务实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加强对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指导,持续推进县乡两级政务公开专区规范建设,加强基层政务公开专栏建设,强化政府各部门惠民惠农政策及补贴信息公开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开的实际需求。五是规范办事服务指南公开。加强对各单位政务服务指南的编制工作指导,确保各单位服务指南规范准确完整公开,积极组织各单位对惠企惠民优惠政策进行梳理,按照一策一指南的要求进行公开,提高各类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企业群众的获得感。规范设置大厅政务公开专区,摆放政务公开资料展架,主动公开“一件事一次办”“六稳六保”、政府公报、服务指南等资料,设立政务公开窗口和查询终端为企业群众服务查询提供方便。加强优化营商环境信息公开。进一步完善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建设,持续加强各行业部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及营商动态信息公开,重点推进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惠企惠民政策信息公开,营造良好营商氛围。七是强化决策公开和解读。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库建设,集中公开政府规范性文件,并动态更新,及时清理已废止的规范性文件。开设规划公开专栏,集中发布解读国省市县“十四五”各类规划信息。全面落实政策公开解读制度,利用文字解读、视频解读、图文解读访谈解读等多种形式时解读并发布政府重要会议和政策文件。政务公开工作连续四年评为全市先进。

(六)数字赋能,积极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

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论证评估指导,推进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热线平台与省市平台互通与数据汇聚,积极推进部门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对接,争创条件建设大数据中心,实现电子政务数据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依托市政务云,加快采集和建成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数据库。2022年度,我县向省平台汇聚各类办件数据70万余件,电子证照200余种,完成电子印章制作12个。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前面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 政务公开方面:部分单位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思想认识淡薄,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通报的问题多次整改不到位,信息发布审核不严谨,出现错别字,维护更新不及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主动公开信息公开不全面,重点领域公开不深入,政策文件以及涉企惠民优惠政策公开不及时,政策解读宣传少等。政务服务方面: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单位业务尚未完全进驻,业务办件尚未纳入电子监察,未执行“好差评”制度;“一件事一次办”尚未推行无差别受理,部门之间业务协同有待加强,政务服务平台数据互联互通不到位,群众企业办事“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依然存在;赋权下放不彻底、放而不管,基层承接能力和政务服务能力发展不均衡。对政务大厅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管理手段,重点改革难点,服务堵点问题推动解决上缺乏有效措施,创新性存在不足。政民互动方面:部分单位对热线工作不重视,受理不及时,工单办理质量差,按时办结率偏低,回访满意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电子政务方面:全县信息化项目存在无序建设、重复投资、低效应用,造成了财政资金浪费,部门数据不共享和业务不协同,“一网通办”推动难等问题。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将紧扣“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完善管用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改革攻坚任务上,主动想办法、出思路。围绕“四最”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审批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着力打造“无证明城市”。进一步畅通政民互动渠道,聚焦重点,打通难点、堵点,持续擦亮“只要来衡南,一切都不难”政务服务品牌,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擦亮“只要来衡南,一切都不难”政务服务品牌,大大提升群众满意度。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重点难点,狠抓“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落实。一是持续抓好“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实现高频民生事项“应进尽进”,重点推进行政给付和惠企惠民政策兑现申请进驻政务中心办理,严格落实“三集中三到位”、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二是深化“一网通办”,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建立完善线上、线下“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专区,围绕企业、个人、项目全生命周期推出主题式、套餐式服务,更好服务企业群众。积极打造“一网通办”系统平台,提升业务支撑能力,升级完善“衡南政务服务旗舰店”电脑端和手机端应用功能,确保线上“PC、移动、自助”三端受理渠道统一,着力解决多系统多口径受理、“二次录入”、材料信息流转不畅等问题。实现全域统一收件、数据深度共享、电子证照普遍应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大力推广“免证办”,扩大电子证照、电子签名应用范围,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三是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进一步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积极开展“告知承诺制+容缺审批”服务,为项目审批提速,重点推进“拿地即开工”改革服务。四是长效推进“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行动,抓好“清易通.码上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2345热线、县长信箱等渠道反馈的难点、堵点问题整改,倒逼政府职能部门优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五是持续抓好“简政放权”,夯实乡村两级政务服务基础,强化基础保障,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抓好赋权下放事项承接办理,提升“一门式”服务水平。

(二)紧盯“四最”,持续擦亮衡南政务服务品牌。一是打造政策服务“直通车”。创条件打造惠企惠民政策“直通车”,实现优惠政策一站查询、精准推送、在线申报。对于符合申报条件的惠企政策,能够主动推送给企业,并尽可能实现智能识别、自动扶持、默认兑现。由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真正打通惠企政策的“高速路”,畅通政策落地“每一公里”。二是持续建好用好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加强对中介服务行为监管,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推动更多中介服务通过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平台选取,为企业减负。三是持续推进审批服务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清廉大厅”建设,加强窗口工作人员选派、管理、考核,优化大厅服务,规范窗口服务行为,提升衡南政务服务品牌形象。四是持续开展“四减”和“三化”工作。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推动数据共享、证照互认,实现办事材料在现有基础上平均再压减25%以上,平均法定办理时限提速率达90%以上,网上可办率100%,线上、线下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持续抓好“帮代办”、“即审即办、联审联办”,大力开展“极简审批”服务,切实提高审批服务效率。持续抓好特殊群体“帮代办、上门办、免申办”,加大对特殊群体关爱救助力度,提高群众获得感。五是提高执法领域信息公开透明度以政务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工作为手段,督促各单位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推动行政执法领域信息全面公开,规范约束行政监管行为,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六是持续深化“‘清’易通·‘码’上办”(二)紧盯“四最”,持续擦亮衡南政务服务品牌。0以“‘清’易通·‘码’上办”服务品牌为基础,以“清松办”为平台,打造集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在线审批、投诉咨询、政策兑现、人才招聘、就业创业、招生考试等服务功能的超级服务终端,并不断拓展相关领域‘清’易通·‘码’上办”服务子品牌,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坎实基础,持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1、持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一是持续加强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建设管理和常态化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持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重点加强优化营商环境、项目建设、乡村振兴、重点民生领域信息公开,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深度和广度。三是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和网络安全相关相关制度,确保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安全稳定运行。四是加大法规政策和重点民生政策公开和解读力度,及时有效的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升政府公信力,以公开助力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持续优化提升热线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热线归并成果,推动“‘清’易通·‘码’上办”、市长(县长)信箱等咨询投诉渠道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数据互通,实现热线平台统一受理、派单、督办。推进热线服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优化热线运行机制,提升工单处理效率和办理质量;优化完善热线“知识库”内容,积极开展热线问政工作,着力解决企业群众难点堵点问题。

(四)统筹谋划,积极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一是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管理,规范网络通信租赁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率,节约财政资金,促进廉政建设。二是积极推进数据数据共享。积极推进县级“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衡南政务信息资源库和数据共享交换节点,为“数字衡南”和“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三是加强日常网络运行监管,强化网络运维保障,确保全县电子政务外网正常运行。四是积极推进部门业务系统与“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数据共享对接,加大电子证照应用推广力度,着力打造无证明城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