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政府工作部门 > 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 规划总结

出实招、办实事,文旅深度融合、活力迸发

      

出实招、办实事,文旅深度融合、活力迸发

 

衡南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020年1月3日

 

随着大部制改革,文化与旅游合而为一,实现诗与远方同行。衡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文旅设施贯通、资源联通、资金融通、人心相通的发展目标,以文化涵养、旅游彰显、活动惠民的发展思路,不忘初心,砥励前行,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县文化馆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馆、2019年新创作品《脱贫心法156步》荣获省“欢乐潇湘”金奖、人均文化活动场所面积超过6平方米、县域旅游消费增长一倍。人民群众的文旅获感、幸福感、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最大程度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端本正源,以顶层设计抓好谋篇布局

根基稳,大厦立。公共文旅服务体系的建立关键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性,只有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政策上与保障供给相匹配,在服务上与百姓需求相对接,抓好顶层设计,建章立制,谋划全局,筑好制度巢,引得凤凰来。

一是建章立制,筑好制度笼子。县文旅广体局充分借助文化体制改革契机,争取了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的高度关注。2016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文化强县”战略部署。同时,积极申报全省首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以项目建设带动制度建设和政策落实。近几年来,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实施意见》《衡南县文体广新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旅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专项文件15个;建立了由政府牵头,县长任组长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商议解决重大事项和重点难点问题;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作为限制性指标列入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年终绩效考核;将公共文旅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对所有建设规划项目未预留文旅配套设施建设的,一律不上大规委会。2019年,县委书记、县长亲自调度调研文旅工作3次,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文旅事项5次,县人大、政协提出文旅项目建设建议、提案17件。

二是争资立项,筑实资金保障。公共文旅服务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伟业,要做好它既要让领导高看一眼,还得让财政厚爱一层。衡南县积极寻找突破口,首先是自身合理使用资金。多年来,文旅广体部门对于每笔超过5万元开支的项目建设均主动邀请财政全程参与,强烈的事业心、优质的项目建设、清明的资金管理,赢得了财政及各级部门、群众百姓的一致好口碑。其次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先后争取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数字文化馆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等项目专项资金。再次是广泛向社会募捐资金,主动联络本乡本土在外经商、就业的社会成功人士回乡办文化、投资文化、协管文化,诗魔洛夫、作家海岩等都成了衡南文旅事业的代言人,大力支持鼓励农村建设文化祠堂、文化乡村(社区),茶市镇怡海村、三塘镇神山村等乡村成了衡南的文化名片。据统计,从2015年开始,财政投入文化事业建设经费平均每年递增47%,累计投入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设9100余万元。累计向社会募捐资金5.6亿,百姓自觉投入文化事业建设资金12.8亿。

三是创新管理,筑牢人才阵地。人才是干事兴邦的第一要务,没有一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优秀文旅人才,文旅强县只是空喊口号,纸上画饼。衡南县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向内要活力,向外要资源。首先是理顺管理体制、激活内生动力。衡南县委、县政府在充分听取文旅广体部门意见后,大力推进乡镇文化站垂直管理模式,破解乡镇文旅事业发展“人、财、事”不匹配瓶颈。自此后,乡镇文化站“争先创优”成为了一种常态,活力迸发。其次是开辟人才培养渠道、实现干部成长。县文旅广体局建立业务干部“下沉上挂”机制,局机关和6个局直单位所有业务干部定向挂钩联系文化站挂职文业务指导员,实行对口精准帮扶,促使干部工作下沉、业务下去。同时又从文化站选调一批优秀的苗子到局机关跟班学习,学政策、学管理、学创新,人员的有效流通充分激活了一江春水。再次是开放用人视野、发挥社会功能。近年来,衡南县广发英雄帖,实行“比武招亲”,重大文化项目、文化研究课题都实行向社会公开竞岗,宝盖文旅小镇、云集窑址保护、募捐社会资本课题研究等项目都聚笼了一大批人才,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还充分利用阵地优势聚集文艺爱好者,成立民间文化艺术团体158个,组建文旅志愿服务小分队267支,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弥补了基层文旅人才匮乏问题。 

二、强筋健骨,以百姓所需提升幸福指数

活力足,事业兴。文旅事业兴盛首要的是搭建好有效的承载平台,让百姓乐有所去,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紧锣密鼓,充分搭建多元化活动平台。重点以完善县级公共文旅硬件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全县各项公共文旅设施建设上台阶。在县城建成3个综合性文体广场和沿江风光带,总面积78600余平方米。投资120亿元的衡阳梦东方旅游休闲度假区、投资68亿的莱茵水畔度假小镇、投资15.6亿元东方唐韵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相继落户衡南。按每站30-120万元不等,投入1300余万元提质改造文化站22个。按照“七个一”标准,有效整合教育、卫生、粮商、组织、武装等部门资源,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县446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合格率100%,建成县乡村三级文体广场97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特色旅游名镇1个、特色旅游名村1个、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7个、湖南乡村旅游“十大好去处”3个,构建了完备的“县、乡、村、组”公共文旅服务平台。

二是紧扣需求,打造家门口文旅服务圈。紧密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欢乐潇湘.幸福衡南”“我们的节日”等重大事件和时间节点,紧扣群众需求,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全年组织“欢乐潇湘,幸福衡南”群众文艺演出53场、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合唱比赛8场、举办“我们的节日”文化志愿服务37场,完成惠民演出153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8844场,惠及群众100万余人次。“清泉讲坛”月月讲品牌开讲9讲,并被列为县委中心组学习课堂。召开创作研讨会3次、组织创作采风活动2次,新创作品31个,其中小品《脱贫心法156步》荣获省“欢乐潇湘”金奖,诗歌《月光照耀张家界》获第三届中国·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大赛铜奖,美术作品《高原踏歌》获十三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优秀奖,龙舞《圆梦新时代》入选湖南省少儿春晚。全年县级“两馆一站”对外免费开放接待人次突破120万人次。

三是紧跟时代,推进数字化服务工程建设。结合新时代数字化服务步伐,为满足百姓数字化服务需求,让公共文旅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活力,充分提升服务效能,县委县政府投入220万元建成了“衡南文旅云”,打造“一站式”公共文化和旅游智慧服务平台。同时,积极探索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构建全网络服务体系,实现服务网格化,全县26个文化站都设立了乡镇分馆,446个村(社区)wife网络覆盖76%,实现了县域内图书“通借通还”、文体活动“远程直播”、全域旅游“易点通”。

三、通经活脉,以事业发展实现文旅融合

经络通,血气活。文化与旅游融为一体,在物理变化的同时,更需要产生化学反应,只有实现“1+1>2”,才能彰显文旅融合的魅力与活力,为此衡南县积极通经活脉,主动打通边界,实现无缝对接。

一是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紧紧抓住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县城建设的大好契机,全面谋划、全域推进,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实施“乡贤工程”,倡导“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做好全域旅游谋篇布局。继梦东方旅游休闲度假区、莱茵水畔度假小镇、东方唐韵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落户衡南后,2019年又成功将近尾洲莲湖湾申报为湘江渔歌特色旅游小镇。同时,宝盖银杏公园被授予国家3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茶市镇怡海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衡阳保卫战题材电影《援军明日到达》落户梦东方筹拍。据统计,2019年全县全域旅游累计接待人次392.08万人次,增幅30%,旅游收入35.14万元,增幅22%。

二是写好文旅发展新诗篇。充分发挥文旅扶智、扶志和扶贫功能,着力完善贫困村公共文旅设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和文创产业脱贫致富。首先,结合体育赛事,盘活旅游资源。积极实施“文体+旅游”战略,成功承办“省十三运会”射击比赛、省青少年射击锦标赛、湖南省农耕健身大赛、衡阳市首届徒步旅游节、龙溪湖健身休闲大会等,不断提升了衡南旅游影响力、美誉度。其次,结合遗产保护,丰富旅游内涵。深入挖掘了桐梓山红色故事和杨湖烈士陵园“一门四英烈”等人物事迹,精心规划设计了7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推动“衡南人游衡南”,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红色品牌,助力主题教育。

三是办好文旅成长小产品。借助文化元素,丰富旅游内涵,大力培育包装旅游产品。结合游客需求,精准定位,将大三湘山茶油、广林玫瑰、绿彤有机茶、莲湖湾贡品红莲荷叶茶、宝盖烧饼等县域内名优特产进行文化包装,提升产品美誉度,提高产品价值,增加产品效益,同时,积极对接产品生产厂商和旅游管理处,将产品引入旅游景点,增加产品销量。

公共文旅服务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民心工程。下阶段,我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完善全县公共文旅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旅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续写文旅公共服务新辉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