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在“稳”中开局。
一、 全县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11亿元,同比增长 5.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79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94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8亿元,增长7.8%。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一季度,全县完成农业牧渔业总产值21.93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79亿元,增长3.3%。畜牧水产业持续增长。全县牲猪出栏65.61万头,增长5.9%,家禽出笼523.45万羽,增长5.1%,水产品产量1.9万吨,增长5.6%。
(二)工业生产稳中趋缓。一季度,全县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34.85亿元,同比增长3.5%。从产业集聚看:工业园区完成产值17.67亿元,增长5.1%,高于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1.6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完成产值0.07亿元,下降86.1%,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31.6亿元,增长3.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5.9亿元,增长10.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1.6亿元,增长25.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5%,增速同比回落5.9个百分点,增长速度为近年来最低。
(三)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一季度,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5亿元,增长36%,较上年同期提高11.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从项目看:新开工项目较多。一季度全县新开工项目64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4个,增长28%;从贡献看:房地产投资助推力较大。一季度,全县房地产投资完成1.1亿元,增长26.3%,房地产销售面积完成5.1万平方米,增长66.8%;从结构看:产业投资协同作用较好。一季度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0.88亿元、15.7亿元和4.12亿元,分别增长10.2%、25.6%和58.4%。
(四)消费需求温而不火。一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9亿元,增长12.4%。其中限上单位完成总额0.69亿元,增长19.0%,限上单位分地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0.45亿元,增长14.5%,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0.24亿元,增长28.5%;分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完成0.04亿元,增长28.5%,商品零售完成0.65亿元,增长18.6%。
(五)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12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1亿元,增长10.3%。从税收的征管部门看:国税完成0.69亿元,同比增长12.6%;地税完成1.81亿元,增长28.0%;财政部门完成1.61亿元,增长0.4%。
(六)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一季度,全县城乡居民人均现金可支配收入5127元,增长11.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现金可支配收入6078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可支配收入4631元,增长12.9%。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3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表
|
|||||
指标名称
|
绝对额(亿元)
|
增速(%)
|
增速全市排位
|
较去年同期±位
|
完成年目标任务(%)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49.11
|
5.9
|
4
|
+1
|
18
|
规模工业增加值
|
一
|
4.5
|
4
|
一
|
一
|
固定资产投资
|
21.85
|
36
|
1
|
+6
|
1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20.29
|
12.4
|
2
|
+5
|
24
|
财政总收入
|
4.12
|
13.2
|
3
|
+3
|
25
|
(一)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七县(市)排位靠前,但部分指标增速有所回落。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5个主要经济指标虽分别位居于全市七县(市)第4、第4、第1、第2和第3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减缓,分别低于去年同期1.2和5.9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市增均水平2.9和3.1个百分点。
(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但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为5.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46.7:29.3,第一、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0%,较上年同期提高12.9%。
(三)主要经济指标排位有提升,但序时进度较低。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分别较去年同期前进1、6、5和3位,但从年初的计划目标看,仅财政总收入完成序时进度,其他4个指标均低于序时进度。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一季度数据来看,经济数据呈现下滑态势。一季度生产总值(GDP)增长5.9%,较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1.1、2.5、2.9个百分点, GDP增速的下降主要受第二产业增速严重下滑的影响。一季度,我县第二产业占GDP的总量为 46.7%,对GDP的贡献率为47.8%,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0.6和13.5个百分点。
(一)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是宏观环境变化带来挑战。“十二五”以来,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市场需求不足以及价格变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工业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一季度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速10.4%,2015年一季度的增速为4.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明显的下滑态势;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难。全县1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2家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有19家企业产值出现负增长,占全部规模工业的21%,抑制了工业经济的提升空间;三是企业效益幅度收窄。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5亿元,增长4.0 %。实现利税总额3.89亿元,增长11.1%。实现利润总额2.44亿元,增长19.4%。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回落5、14.4和13.5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长推动力不足。虽然一季度全县投资增速位居全市七县(市)第一,但投资额总量不大,仅完成21.8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低序时进度14个百分点。一是项目投资规模偏小。72个在建项目中,投资规模均在3000-5000万元之间,规模上亿元的大项目还是空白,项目规模偏小,带动性弱;二是投资增长要素保障不足。主要是融资问题突出,土地供给指标紧张,不能满足建设项目需求,部分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滞后。
(三)消费市场活跃度不强。一是受外部环境影响。一方面经济减速引起的老百姓收入增速放缓,人们消费更趋理性,另一方面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兴起对传统零售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这些因素都会对消费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二是消费内部失衡。从限上零售行业来看,支撑我县消费市场增长动力仍然是传统的日食住行,新兴的消费热点没有形成,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三是消费平台缺乏。我县消费市场还未形成积聚效应,呈现小而散的格局,缺少品牌消费。住宿餐饮长期仅依赖希斯敦和鑫源大酒店,而批发零售市场也只是小而散的消费局面,缺少高端、集中消费的大型综合市场平台,这种单一的消费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消费市场得不到有效激活。
四、几点建议
下阶段,我们要紧紧把握多种发展机遇,有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确保全年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一) 着力促进工业升级。一是加强运行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强、富有实效的政策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健康运行;二是分类指导抓好帮扶,针对停产减产企业面临的困难,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实施分类指导帮扶,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同时,继续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三是要继续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抓好新兴业态培育。大力实施引资项目双带动战略,狠抓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各集聚区的主导产业,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并推动企业根据确定的产业链条进行纵向协作和横向联合,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完整产业链。通过集聚发展、辐射带动,把产业集聚区打造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强劲引擎。
(二)着力促进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抓好国、省、市政策对接落实。对接国家“一带一路”、 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加大招商,积蓄后劲。创新招商形式,努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投资项目,不但要引进来,更要落得下;二是切实做好土地、资金、人力资本等要素保障,确保投资进度要求;三是激发民间投资。要进一步降低门槛,扩大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使项目建设不断档,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着力促进消费升级。一是利用得天独厚(衡阳南岳机场通航、蒸湘南路延伸线贯通)等水、陆、空的地理区位优势,加快引进物流和大型的购物休闲综合广场,使老百姓能在“自家”消费平台上消费;二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在确保稳定传统行业消费的基础上,挖掘新的消费热点,充分利用本土的旅游、休闲资源,引导人民加大对休闲消费的投入,确保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四)着力促进“四上”企业入库。新进“四上”企业由于没有基数,所以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尤为重要,因此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考核制度,调动企业入库的积极性,从而把经济面这块“蛋糕”做宽做大,使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