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政府工作部门 > 县统计局 > 规划总结

衡南县201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和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县经济呈现“稳中趋好”的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08.92亿元,同比增长6.7%(按可比价),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5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2.53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8亿元,增长14.3%。

(一)产业发展“稳”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上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42.2亿元,增长3.9%。从农作物播种面积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63千公顷,增长1.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84千公顷,增长2.2%,棉花播种面积5.1千公顷,增长11.8%,烟叶播种面积1.64千公顷,下降15.5%;从农作物产量看:春夏收粮食作物总产量7898吨,增长4.3%。其中:蚕豌豆4586吨,增长4.0%;马铃薯2377吨,增长2.7;从畜牧水产发展看:出栏牲猪98.7万头,增长4.5%,猪存栏101.37万头,增长1.9%,其中能繁母猪10.92万头,增长4.5%,水产品产量3.37万吨,增长5.5%。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68亿元,增长5.7%。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但从二季度当季看,4-6月的累计增速分别为-2.5%、-3.9%、1.1%,工业生产逐步企稳回升;从产业集聚看:省级工业集中区完成增加值7.94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47.1%,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从骨干企业支撑看:重点企业生产形势有所回暖,衡南南方水泥、天津大桥和中科光电的当月总产值分别增长18.1%25.0%和67%,远景钨业、玉丰建材的当月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7.8%17.2%

(二)需求发展“旺”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51亿元,同比增长23.3%,增速位居全市七县(市)第一,高出全市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一是产业投资全面提升。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5.32亿元、61.86亿元和22.33亿元,分别增长26%、26.9%和18.3%;二是民间投资较为活跃。上半年民间投资完成64.8亿元,增长41.6%,占全部投资的72.3%,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日趋增强;三是工业投资仍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上半年,全县工业投资完成61.4亿元,占投资额的比重高达69%。

消费需求保持稳步攀升。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4亿元,增长12.3%,增速位居全市七县(市)第三。其中限上法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5亿元,增长21.0%。按地域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5亿元,增长18.0%,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0.5亿元,增长29.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完成0.07亿元,增长25.9%,商品零售额1.88亿元,增长20.8%。

对外经济保持稳步提高。上半年,全县共引进外资项目20个,实际到位资金5220万美元,增长16.2%;引进内资项目39个,实际到位内资16.69亿元,15.2%。

(三)质量发展“好”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上半年,全县地区生总值(GDP)增长6.7%,增速环比提高0.8个百分点,企稳回升的增长态势得力于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环比提高6.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31%,达到历年来的最高点。

财政收入稳步攀升。上半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8.15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位居全市七县(市)第四,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74亿元,增长9.4%。从税收的构成看:国税完成1.89亿元,同比增长26.85%;地税完成3.76亿元,增长10.95%;财政部门完成2.51亿元,增长11.74%。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上半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4元,增长10.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86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7元,增长10.6%。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平稳,但在宏观经济面临压力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压力倍增。一是指标增速均出现同时回落现象。地区生产总值(GDP)、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回落0.91.87.312.40.6个百分点;二是指标均低于年度目标任务的序时进度。地区生产总值(GDP)、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低于序时进度29.1亿元、0.04亿元、9.49亿元和0.4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较目标增速相差8.9个百分点;三是指标增速在全市七县(市)的排位均没有突破。地区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市的排位较上年同期持平,财政总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市的排位分别退24位。

(二)工业经济发展支撑不足。一是产业集聚度不高,配套能力不强。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产品多为传统产品,集中度偏低,加之企业间缺乏专业产业链条协作,产业结构趋同化、低档化,企业效益不高;二是多种因素制约工业经济发展。一方面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产能利用率偏低。上半年规模工业企业景气状况调查显示:全县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偏低,大部分企业认为本季度企业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企业成本上升,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产能利用率过低;另一方面工业品价格下跌,部分行业生产受限,拉动作用减弱。旺华萤石矿业有限公司的莹石、辉虹实业有限公司的针刺毡的出厂价格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9.1%和16.7%。三是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县101家规模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仅15家,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只有14.8%。上半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10.6亿元,同比下降21.8%,企业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档次的名牌产品

(三)项目建设后劲不够。是缺乏大项目支撑。上半年,173个施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仅有1个,且是续建项目,大项目的拉动作用弱;二是项目持续运行乏力。上半年全县新开工项目165个,同比减少6个,下降3.5%,新开工项目不足,给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一定的压力;三是重点项目贡献度不大。上半年,全县4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34.5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49%,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不快。

(四)消费市场发展空间不足。一是限上企业量少质弱,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纳入名录库的48家限上法人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少大型、上档次的连锁企业。上半年,全县限上企业的零售额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只有5.8%,对全部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二是消费方式分流,实体企业销售下滑。随着近年来网购和电视购物等新兴购物方式的兴起,电子商务已成为居民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百货、超市等实体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缓慢,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企业发展困难加大;三是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在目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收入增长趋缓,加上投资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期望减退,消费欲望减弱。

三、下阶段工作建议

(一)认清发展形势,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上半年5个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数据来看,都没有达到“双过半”的任务,与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目前所完成的数据,要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较艰巨。各部门和单位要有时间的紧迫感和工作的责任感,切实增强跨越发展的机遇意识,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排除万难的勇气,强势突围,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二)抓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一是实施创新推动,增强发展内力。在当前化工等传统产业面临困境的环境下,实施“科技兴工”战略,要更加关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壮大,要依靠创新驱动,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和品牌经济,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速发展;二是实施大项目拉动,集聚发展优势。按照“大项目催生大企业,大企业支撑大产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思路,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入驻一园两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实施部门联动,壮大企业经济量。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把为企业排忧解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持发展动力源源不断。

(三)抓实项目建设,切实促进投资增长的持续性。一是加强项目储备工作。针对项目储备不足的情况,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拓宽项目开发渠道,加快引进一批建设规模大、投资强度高、拉动力强的标志性重大项目建设,增强项目储备力量;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在建进度。重点项目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具有引领示范带头作用,要盯紧今年省市县重点项目,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形成储备-开工-投产的有序滚动发展机制,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抓紧消费升级,切实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是大力培育“限上”企业。组织对全县范围内从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引导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扩大经营领域,扩张经营规模;二是扩大消费需求空间。要改变企业经营模式单一的现象,利用当前“互联网+流通”促销模式,加快培育本土电商平台,鼓励传统大型实体零售、餐饮企业采用“线上+线下”的营销方式,通过团购、微信等网络营销渠道抢占市场;三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激发居民消费热情。既要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解除低收入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又要不断扩大中产收入阶层,积极培育消费的主力军,从而鼓励居民购买和更新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把居民消费潜力转化为现实需求,为消费品市场平稳向好发展提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