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衡南县林业局 > 政务公开 > 财政信息

关于衡南县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一、2015年我县财政预算执行基本情况

2015年,全县财税部门认真学习新《预算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县人大十六届五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切实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严格依法理财,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2015年我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65208万元,为预算的 101.6%,较上年增加17405万元,增长11.7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1320万元,为预算的100.59%,较上年增加11673万元,增长10.65%;上划中央税收32049万元,为预算的102.01%,较上年增加4178万元,增长14.99%。上划省税收11839万元,为预算的112%,较上年增加1554万元,增长15.11%

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是: 国税部门累计完成33598万元,为预算的85.93%,较上年增加3363万元,增长11.12%。地税部门累计完成75692万元,为预算的103.55%,较上年增加8445万元,增长12.56%。财政部门累计完成55918万元,为预算的110.95%,较上年增加5597万元,增长11.12%

201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44527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4.77 %,比上年增加67632万元,增长17.91 %

    政府性基金预算。2015年我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1468万元,支出完成24781万元,调出资金29492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15年我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6528万元,支出完成125702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15年我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00万元,支出完成200万元。

2201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共完成121320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93731万元,加地方政府债券收入5400万元,加政府债务转贷收入25400万元,加上年结转和结余29017万元,加调入资金29492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为504360万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45270万元,加上解上级支出4541万元,加债券还本支出4000万元,加债务转贷支出5344万元,安排稳定调节基金2054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4580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为504280万元。当年收支两抵,结余80万元,最终以决算批复数据为准。(以上数据详见附表)

(二)2015年工作回顾

1、顶层设计,务实抓好财政收入。2015年,县财税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县国地财及协税护税部门坚持科学征管、依法征管,超额完成了预算收入任务。一是源头控管。完善税收征收源头控管机制,加大重点税源监控,开展纳税评估。二是依法征管。启动综合治税平台建设,对房地产业全面推行“存量房评估系统”,对交通运输业实行源头控管,对服务业、娱乐业推行发票刮奖。清理税收优惠政策,组织开展“两违”清理,加大税收违法打击力度。突出抓好国土收入征管,对国有土地出让全部实行招、拍、挂,土地成本实行宗地核算,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三是强化调度。每月通报收入进度,季度组织调度,特别是年底税收攻坚阶段,一天一通报,三天一调度。四是严明奖惩。严格税收考核,按工作进度拨付部门工作经费和奖励经费,促进了均衡入库。

2、多措并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是着力支持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内外资项目79个,其中,特变电工南方能源科技产业园等3个项目投资过亿元,为我县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二是坚定推行减税降费。启动实施营改增改革,严格落实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按政策清理规范、取消和暂停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和社会税费负担。三是大力支持基础建设。投入1.3亿元用于云集大道和县城提质改造工程,投入8400万元支持云集工业集中区和三塘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400万元用于标准厂房建设和贷款贴息。四是支持衡南宝盖银杏文化节和江口鸟洲、岐山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推动政府融资平台转型改革,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六是全力支持跑项争资,全县共到位资金21.64亿元,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3、优化结构,大力保障改善民生。2015年,我县民生支出达到30.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68.9%,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一是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年教育经费支出7.2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 16.1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支持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加快发展。剥离高中教育债务1.79亿元,每年减少利息支出500万元以上;清理、锁定义务教育债务。二是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全年农林水共支出6.9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5.7%,改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其中,通过“一卡通”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原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大户奖励补助、城乡低保等补贴共计383.26亿元。三是增加社保和就业投入。全年社保和就业支出6.9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5.7%。其中,城乡养老保险支出14900万元,城乡低保支出6571万元,城乡医疗救助支出1407万元,五保供养支出1280万元,自然灾害救助支出695万元,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及护理616万元,公共就业体系建设和再就业培训支出1920万元。四是支持医疗卫生和计生事业发展。全年医疗卫生支出6.3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4.2%。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41096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支出4000万元,基本公共卫生补助支出1403万元,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253万元,村卫生院基本药物支出403万元,疾病预防控制支出208万元,计生经费支出6621万元。五是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其中,农村危房改造支出2781万元,保障性住房建设支出2668万元,打卡发放1695户住房困难家庭租赁补贴345万元。六是落实文化体育惠民政策。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支持实施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响以及“演艺惠民、送戏下乡”等公益性文化项目。七是加大对县乡机关和村级组织运转的保障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基本落实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提标和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全年拨付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补助资金5790万元,比上年增加830万元,村(社区居委会)平比上年增加1万元,达到7万元。整合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531万元,通过“一卡通”发放在职村干部误工补贴、离任村主干生活困难补助1080万元,投入480万元提质改造109个村级活动场所,向省厅争取专项资金900万元用于我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

4、深化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以新《预算法》颁布实施为契机,组织高规格宣传培训。严格按新《预算法》规定,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全面推行全口径预算,加大干部职工基本待遇、县乡机关基本运转保障力度,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并严格预算执行,严控预算追加。全面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全县90个部门预算单位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20个单位公开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一级预算单位已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支付网络覆盖率已达98%。启动了财政专户清理工作。三是推动财政投资评审改革。编制了《衡南县财政投资评审实施细则》,建立了项目“三审”制度,促成县政府出台《衡南县政府性投资项目预(结)算计价、取费标准》和《衡南县工程造价信息》发布,完善了造价咨询服务中介机制。全年评审项目437个,送审金额15.33亿元,核减金额1.65亿元,资金核减率10.73%。四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完成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建筑物、土地等资产清查、产权过户等工作;对35个机构改革涉改单位资产进行清理登记,并统一调剂使用;积极推动老城区资产处置工作,实现了用好存量,搞好增量的目标。五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完善管理制度,拓宽采购领域,全力打造“阳光采购”。全年政府采购招标金额18473万元,节约资金2276万元, 资金节约率为10.97%。六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一方面对全县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清理甄别,纳入地方债务管理系统实时管理,积极筹措资金偿还到期债务1.045亿元,争取省财政厅发行债券置换部分到期债务,并严控新增债务;另一方面探索和建立增收减债、严控新债的长效机制,将控制新债和化解旧债工作纳入领导任期责任审计,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5、强化监管,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创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监督。一是强化常规性监督检查。全年共检查177个单位,累计查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金额 165万元,处理整改单位38个。二是突出加强专项资金监督。开展了涉农资金专项检查、财政存量资金专项检查、35个涉改单位和7个涉改乡镇的债权债务往来账户清查、县本级和部门预决算公开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检查等专项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限期整改。三是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将乡镇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并将资金监管纳入乡镇财政目标管理考核。四是建立完善财政内控机制。出台了《衡南县2015年财政局内部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对局机关支出股室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管理风险,推进廉政建设。

各位代表,虽然2015年我县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财政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县级可用财力不足,刚性增支攀升,收支矛盾仍较突出。二是支出结构不优,资金调度紧张,财政风险仍然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通过深化改革,规范管理,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兴工强农、旺市融城”的总基调,坚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减税清费,增收节支,提高绩效,释放改革活力;坚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防风险,培育增长新动能;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机制,守住底线,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2016年财政预算的主要指标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7.84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3.1亿元,增长8%。上划中央收入安排3.51亿元,增长9.44%;上划省收入安排1.23亿元,增长3.88%。收入分部门安排情况为:国税部门4.27亿元,地税部门7.94亿元,财政部门5.63亿元。

财政支出安排41.63亿元(剔除上解支出0.3亿元),比上年增加7.49亿元,增长21.93%

政府性基金预算。2016年我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95亿元,支出安排4.95亿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16年我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200万元,支出安排200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16年我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0.5亿元,支出安排10.22亿元。

(二)关于2016年财政收入预算安排说明

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全国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此外,国家推进税制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继续清理取消部分收费项目都将减少一部分财政收入,收入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从我县来看,区位优势逐步显现,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达产见效,经济发展后劲增强,总体趋势向好。综合分析、统筹考虑我县当前实际情况、增支因素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6年我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均安排为8%,与全省预期增幅持平。

(三)关于2016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说明

2016年,县财政预算支出安排41.63亿元。安排重点是:“保民生、保运转、防风险”。坚持民生优先,将新增财力75%以上用于民生支出,着力保障民生资金提标扩面政策落实,突出支持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交通运输、住房保障和文化体育等各项民生事业发展。

资金来源情况为: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31026万元,上年结转与结余收入24660万元,上级财力性补助收入93396万元,专项补助收入119679万元,调入稳定调节基金20545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30000万元。(以上数据详见附表)

三、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16年财政预算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培财源强征管。一是全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大力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做优园区平台,让项目“引得进、留得住、生得财”。二是抓好跑项争资工作。一方面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向上对接项目;另一方面,主动支持、积极配合业务局和乡镇向上争资跑项。三是支持县城建设。加快推进投融资平台改革,实现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探索引进企业合作融资,拓宽我县融资渠道,重点支持县城扩城融城和提质改造,因势利导推动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物流业、餐饮业的发展。四是加快PPP项目运作。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启动县一供一治、垃圾焚烧发电及城乡环卫一体化等项目的PPP合作建设。鼓励在乡镇试点成立城建投资公司,采取PPP模式,撬动乡镇的土地开发。五是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筹集资金、落实政策,打造基地,让“双创”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六是发展“总部经济”。利用衡南物流优势,重点打造衡南物流航母。同时,加强我县企业驻外分支机构的税收管理,全面开展外地企业在我县分支机构的税收结算。七是强化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依率计征,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突出征管重点,着重抓好重点工业企业税收、烟叶税收、重点工程项目税收等征管工作;切实抓好非税收入征管,推动云集工业集中区土地变性处置工作,做好老城区资产处置工作;加强收入分析和调度,严格按月考核,将经费拨付与任务进度挂钩,确保均衡入库。

(二)着力优结构惠民生。坚持把民生作为优先保障重点,稳步增加民生投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预算安排90872万元,新增23203万元。建立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足额安排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做好贫困寄宿生补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机制,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校生均拨款水平,做好职教免学费和助学金发放工作。支持县职业中学整体搬迁工作。做好高中贫困学生资助、贷款工作,继续推进教育债务剥离化解工作。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与就业。预算安排62876万元,新增1515万元。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推进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融合。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等群体补助水平,为低保家庭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增加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道路交通事故等社会救助资金规模。做好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和个人微利项目财政贴息工作。争取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奖补资金,重点支持县敬老院和乡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预算安排61037万元,新增23203万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380/人提高到420/人(个人自筹部分由90元提高到1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45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补助标准分别由270/月、340/月提高到320/月、390/月,支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改善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服务条件,增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投入。四是支持交通运输发展。预算安排13466万元,新增4197万元。完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构建完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有序扩大农村公路建设成果,积极推进城乡公路客运一体化。重点支持农村公路硬化、安保工程、危桥改造和公路养护等。五是推进节能环保工作。预算安排3889万元。支持启动实施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重点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推广,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六是支持文化体育、城乡社区事务和住房保障等事业发展。七是完善工资制度改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三)着力抓扶贫促强农。一是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全力筹集保障扶贫资金。整合扶贫与农村危房改造、小城镇建设、移民后扶、山洪地质灾害治理、美丽乡村等专项资金,对接国开行、农发行专项建设基金和长期低息贷款,统筹实施好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素质提升、兜底保障“五个一批”工程,年内实现2.24万贫困人口脱贫。妥善组织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我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总投资41440万元,今年计划投入6000万元,确保完成541人易地扶贫搬迁,统筹推进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精准扶贫方略。二是突出支持农业发展。加大农机推广、农业现代化支持力度,引导农业科技人员到一线开展指导。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发展植树造林等绿色产业,将国家级和省级国有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由10/亩提高到11/亩。继续做好稻谷、油菜等粮食作物农业保险工作,探索开展水稻制种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三是整合涉农资金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制订涉农资金整合制度,除有特殊用途的救灾资金和国家规定补助农民的资金外,将中央、省、市、县财政拨付的所有涉农专项资金都纳入整合范围,统筹使用。四是精准发放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扩大“一卡通”发放范畴,做好各项补贴数据的采集、确认、录入等基础工作,加强监管检查,确保各项强农惠农补贴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位。五是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力度。

(四)着力抓管理提效益。牢牢把握改革的主基调,深入推进各项财政工作。一是密切关注税制改革。及时掌握中央、省税制改革进展情况,认真分析营改增扩围、资源税从价计征等税制改革对我县的影响,积极寻求财税增收点,确保我县财政利益最大化。二是加强财政资金统筹。按照“以事定支,钱随事走”的原则,促进各部门专项资金的统筹整合,继续加大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力度,增强财政资金统筹能力。建立编制中期规划、实行跨年预算平衡的新型预算控制方式。三是积极构建“六位一体”财政运行新机制。以财政信息化为支撑,推进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财政监督、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与预算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机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继续抓好预决算公开工作。健全信息披露机制,细化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五是积极抓好公车改革。制定公车管理、处置等办法,科学合理制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确保公务用车改革有序推进。六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完善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政业务流程嵌入式监督机制,加强专项资金、强农惠农资金等监督检查,继续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活动。推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七是坚持厉行节约。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公务用车、会议、培训等经费管理办法,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五)、着力抓队伍树形象。更加注重干部队伍建设,积极转变观念,全面提升素质,持续改进作风,树立高效、务实、为民、廉洁的良好形象。一是勤学习抓创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创新学习培训方式,拓展平台,丰富内容,扩大对象,提升效果。加强政策和理论研究,增强主动性和前瞻性,提高把握大势和宏观分析的能力。强化创新意识,敢闯敢试,敢担当敢作为,积极服务政府中心工作。二是讲服务重效率,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服务人民群众、主动服务预算单位,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强化“马上就办”的服务意识,抓执行重落实,做事雷厉风行,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三是守纪律讲规矩,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发挥财政局党组的核心作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完善财政部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