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衡南县教育局 > 政务公开 > 新闻中心 > 学校动态

我校开展悼念袁隆平主题教育活动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解决了我国乃至世界粮食的供给问题。对于让中国人端稳饭碗的"袁爷爷"的离世,一时间举国哀悼,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纪念活动。

5月26日第八节课,我校各年级以"追悼袁隆平"为主题组织班会。班会正式开始前,全体同学起立,肃穆,默哀三分钟。随后班主任播放视频,学生观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视频和各大媒体悼念袁隆平的相关视频。在观影之后,师生共同致敬袁隆平,共话对袁老的感激和缅怀之情。最后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同学在雪白的大纸上写下悼念袁老的话语。

片语表深情

高一语文组也开展了"给袁隆平写一封信"的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想对袁老说的话写进文字。各班语文老师挑选了以下作品,作为展示。


书信寄哀思

给袁老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老:


您好!我常常觉得英雄伟人就应当没有生老病死,应当永享天福,寿比南山,所以当我听到您在数百里之外告别人世时,我是不能接受的。中午1点,正是我们吃饱饭休息的时刻,您安详地离开了。忘不了,语文课本上《喜看稻菽千重浪》中您的笑颜;忘不了,生物课本上您认真捧起稻穗的模样;忘不了,您的谆谆教诲和悉心叮咛。"好好吃饭,好好长大",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泪水总盈满眼眶,最朴实的叮嘱饱含着最真挚的感情。我们定不负您的期望,做一颗好种子,扎根泥土,根深叶茂,枝粗果硕。稻菽已是千重浪,却送英雄下夕烟。也许是上天看您九十岁高龄仍在田中工作,觉得您太过劳累,让您先歇着,让我们奋斗。日月与同在,国士世无双。在目睹了饥饿所带来的惨象后,您毅然决然地选择杂交水稻为研究方向。寂寂无闻时就敢挑战世界权威,名满天下时仍然只专注绿野田间,这一切只因为心中有毕生追求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当问及您的梦想,您骄傲而开怀地向外国记者介绍着"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爷爷请您放心,这两个梦想后继有人,我们会为此努力,让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和扫帚一样长,籽粒大如花生米。您的一生只做一件事,您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您是我的偶像,也是英雄。袁爷爷,我多么希望这封信能寄往天堂,让您看看中国的稻穗,让您无憾!常言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每当我们在餐桌上闻到米香,便常忆您袁老。您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正是您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五十年如一日,您坚持下田,时时刻刻关心稻子,犹如关心孩子,即使在生命的最后的时刻,依然关心着。袁爷爷,您是全国人民的骄傲,您配得上所有的荣耀。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花朵连成花海,稻菽连成稻浪。花香溢四海,英名传千古!袁爷爷,我们定将对您的思念化作前进的力量,接过您手里的接力棒,再创佳绩,永攀高峰,不断创新!袁爷爷,我多么想在祝愿里写下"祝您身体安康"啊!我祝您在天堂好好运动,我们好好吃饭!此致敬礼!                                            2003班:罗雁妃

                                             2021年5月25日





稻菽已是千重浪,却送英雄下西烟

                                                          —致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2021年的5月22日,是一个值得所有人铭记的日子。恰是饭后的小憇,我从未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明明今年3月还在电视上看到您矫健的身姿,好像昨天您还将背影刻在大地上,而今天却听到了您去世的消息。虽然您看不到这封信,但是我有无数的话想讲给您听。   时光荏苒,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到这个世纪30年代初,七十年砥砺前行,七十年创造奇迹;从人人吃饱饭到粮食品质登上新台阶,您从研究三系法水稻到两系法水稻,"一生只做一件事’’。是您啊,"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是您啊,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无人高峰;是您啊,为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最坚固的后盾。 "袁隆平"这三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千钧之重。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当致敬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赓续您执着热爱的血脉基因,发扬您无私为民的高尚品格。我们致敬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可您偏不迷信权威和书本,"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潜心研究50年,用"超级杂交稻"向世界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由于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打破了所有遗传学家对水稻杂交的"偏见"。感谢有您,中国号巨轮永不迷航。我们赓续您执着热爱的血脉基因,"一生只做一件事就够了"。您生命里这般择一事而终一生的血脉基因是值得传承的,更是应该传承的。从优美舒适的大学校园到条件艰苦的田间地头;从青春少年到白发暮年;从孤身一人到一家五口,稻子几乎是您生命中的一切,您从犹豫和悲剧到坚定与辉煌。杂交水稻好,您就好。这让我想起了《悟空传》中的对白:"大圣,去那是要干什么?""踏破南天门,打碎云霄宝殿。""要是你去不回?""就一去不回!"没有这样的热爱与执着您怎能在那样一个艰苦之地,走过半个世纪的研究"苦旅"。感谢有您中国号巨轮驰而不息。我们发扬您无私为民的高尚品格,"我唯一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在全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下,是您保障了粮食安全,改善了人民生活,带领千千万万农民们将产量翻了一番又一番。您扎根地里,一干就是半个世纪,几乎将所有的奖金都捐给了更多的研究者,这难道不是为了人民吗?您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把一生奉献给了民生大计,"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感谢有您,中国号巨轮动力无限。我没能亲眼见到您,但每天都不会忘记您。白花花的米饭,是您给人民的最好的馈赠;您那句"我要回实验田"的声音萦绕在我耳畔,那是您务实精神的证明;您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您数十年如一日执着和热爱的结晶。

你放心地走吧!我知道最好的纪念是学习您,成为您,您的事业由我们来继续。"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我们会做好的!愿您在天堂躺在金黄的稻花中。

                                              2002班 阳林杜 

                                             2021年5月22日




陌上长风吹稻浪,一曲离歌天下恸

                                                                        --致袁隆平爷爷的一

亲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初闻您逝世噩耗,一阵突来的悲痛让我瞬间落泪。细雨凄迷,大理地震、青海地震,您的离去使九州江河泣,您的离去震惊天地。在殡仪馆外,市民们排队等候,只为给您送一束花,说上一句"一路好走",有的人甚至不远千里赶来为您送别。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为饱腹苍生所做出的贡献,您就像您一生惦记的杂交水稻一样,早已在人们心中植根发芽。躬耕不辍千秋业,济世苍生盛誉留。袁隆平爷爷,您将您的一生都奉献了人民,奉献给了土地。曾记否,国家赠予您的别墅被您变成了研究所;曾记否,您将获奖的奖金全部投入到科研之中,可您未给自己买过一辆豪车,您看到路边摊上的衣服十块钱一件,一次性买了十件,还高兴地说"这衣服好啊,再也不怕以后下地会弄脏衣服了";曾记否,您不迷信权威,不辞辛劳,躬耕于田亩,终见陌上长风吹稻浪;曾记否,耄耋之年犹记种,病房之内依念稻。您救济苍生的大仁、大爱,布满您脚印的每寸土地,会被铭记;您的传奇故事将永印山川,长存人心,彪炳史册。乘凉禾下终非梦,您说您这一生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天下梦。从研究杂交水稻技术到实现三系配套,完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您生前为"乘凉禾下梦"殚精竭虑;从对国外技术指导到极力杂交水稻全球推广以实现"天下无饥"的愿景,您已经鞠躬尽瘁。在您的人生中为实现这两个梦想,没有"退休"二字,您说希望自己工作到百岁。您用您的实际行动感动了我,教会了青年一代一定要有梦想,并用坚持不懈的毅力,敢于创新的勇气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一碗寻常,粒粒诫王孙。粮食来之不易,我辈当谨记您的教诲,珍惜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辈也会再接再厉,赓续基因,为您未实现的梦想继续奋斗。我相信有一天您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我就坐在稻穗下乘凉"的愿景后辈一定会实现的。愿安息

                                              2007班  阳思涵

                                              2021年5月31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一缕稻米香,都镌刻着袁隆平的辛劳付出。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会更加珍惜餐盘里的每一粒米饭,也更能理解袁隆平"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的科学精神,以袁隆平为楷模,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做奋发有为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