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收割后,稻飞虱成虫大量转移到一季稻、晚稻田,稻田里的害虫量快速上升。目前,中稻、一季稻正处于穗期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衡南县农业农村局加紧部署,全力抓好一季稻和晚稻三代二化螟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力实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8月2日,衡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来到松江镇荷叶坪村的衡南县穗源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负责人綦宏球正在准备无人机下田施药。"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确实好,对病虫害防治可以做到‘三精准’,有了测报站的病虫测报,做到施药时间精准;知道某个时间段针对什么病虫害适合用什么药,做用药精准;用无人机洒施农药,施药范围广泛全面,做到位置精准。"綦宏球介绍说,他们合作社有一季稻田200亩左右,平均每亩每次施药费用约25元,正常情况一季稻要施药4次,总费用100元多一点,200亩一季稻打农药就是2万元左右。但以前人工施药,包括人工工资和用药的钱,要达到一亩350元左右,200亩一季稻就要7万元左右。有了绿色防控技术后,单打药这一项,不但省时省力,还节省了5万元左右。
农技专家实地查看稻田病虫害情况
衡南县是农业大县,曾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等荣誉称号。今年来,该县农业农村部门认真部署植保植检工作,县植保植检站狠抓植物检疫、病虫害预警监测、大面积防控、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农药减量等中心工作。示范区均集成了推广抗性品种、翻耕深水灭蛹、二化螟性诱、高效杀虫灯灯诱、生物和化学农药科学应用、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多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其中,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设立了6个县级绿色防控示范区、7个县乡共建绿色防控示范区、13个乡镇示范区,核心示范区的总面积有2.5万亩、辐射面积45万亩。此外,该县还设立了蔬菜、柑橘等经济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3个,核心示范区面积2000亩。通过强化监测预警、压实属地责任,草地贪夜蛾、水稻二化螟、"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大发生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总体危害程度轻于去年,未出现大面积成灾现象。
用无人机施洒农药
目前衡南县早稻已经收割,早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共用药2次,相比常规防治区减少用药1次,减少农药用量35%。省市专家联合测产的第三代超级杂交稻基地的早稻亩产达667.81公斤,实现了"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同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