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宝:以青春之力扎根农村,真情帮扶到群众的心坎上

"陈书记,今天又是星期五了,又要麻烦你帮我消费扶贫售卖鸡蛋了,真是对我们太关心了"5月20日,脱贫户谢自英握着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陈小宝的手,开心地像个孩子。作为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派驻茅市镇九龙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的陈小宝,自2018年驻村以来,他不忘为民初心,扎根农村,洒汗水情,是青春无悔奉献基层的驻村一线尖兵。

满怀真情舍家为业做真正的"驻村者"

"住不进、就融不下,干不好"。他全身心投入,扎根农村做真正的"驻村者",先后在茅市镇齐天庙村、茅市村、九龙村三个村任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他舍小家顾大家,鏖战过脱贫攻坚,如今为建设美丽和谐宜居美丽乡村再次奉献力量。他五年如一日奋战在茅市镇偏远的贫困山村,守得寂寞,吃得苦、耐得劳、霸得蛮、耐得烦。常年放弃节假日,他忽视了孩子牙牙学语的幼儿期,放下了对年近70周岁父母的照顾,撂下了家庭重担给妻子。妻子先后三次流产,多年来心心念念的二胎至今没有如愿。他先后驻点的三个村,村部都坐落在偏僻的山脚下,周边没有农房群众。没有厨房,他就带领村两委建起厨房,自己架锅灶饭。工作之余,享受做饭的乐趣;春天里,聆听鸟语,品味花香;夏秋天,数星星,听蝉鸣,与蛙对话,冬天里,听寒风拍打窗户的声音。他每月驻村20天以上,勤走访、细调研、记日记、抓党建、搞生产、促就业,五年行程50000多公里。

抓班子带队伍做真正的"领头雁"

自2018年组织选派到农村基层组织担任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以来,他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努力学习充电,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克难奋进,打造了带不走的工作队留在了驻点村。作为第一书记,他组织带领村里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党史,加强党性修养,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始终紧紧围绕发展村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帮助驻点村找准选优村集体发展产业,有效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2018年至2020年在茅市镇齐天庙村工作三年,齐天庙村连续三年荣获茅市镇基层治理"先进村",改变了十多年未获荣誉的现状。2021年5月,组织选派他到茅市镇茅市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任第一书记,在他的组织带领下茅市村从软弱涣散村顺利出列。今年3月份根据衡南县委"千名人才下基层,勠力同心促振兴"部署,他又转战到原省级贫困村、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茅市镇九龙村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长兼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

洒汗水情不移做真正的"贴心人"

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对农村情况非常熟悉,作为县派驻村第一书记,他每到一个村就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按照县委"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到老党员、退休的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群众代表、致富能手、困难户家中走访访谈座谈,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每到一个村,他在一个月时间内就将村情民意、风土人情摸清吃透,与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拼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甜在一起。他积极宣传国家各项扶贫惠农政策,多方筹集社会捐助资金,减轻困难家庭的就医就学困难,组织带领脱贫群众务工就业、发展农副业生产,组建合作社,积极推动消费帮扶,帮助售卖鸡鸭禽蛋提升收入。他为漏冲组困难户周继付争取住房整修款3万余元。所帮扶的脱贫户蒋东波获评县自主脱贫示范户,脱贫户全昌解、全玉仁获评茅市镇脱贫示范户。他帮助实施产业发展34户92人,易地搬迁20多户70余人,危房改造20多户50余人,安全饮水20多户40余人,教育助学30多户40余人,顺利脱贫45户111人,巩固脱贫户86户261人。

想实事办实事做真正的"实干家"

在最农村基层工作,铸就了他不计名利,任劳任怨的朴实性格,为党委、政府分忧负重,为民消愁解忧的品质。他针对齐天庙村、茅市村、九龙村三个村村情实际,村集体经济状况,他认真研读学习省、市、县相关文件,熟悉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为驻点村办实事、办好事。2019年组织带领齐天庙村村支两委转租小二型"四清水库"发展生态养鱼,2021年组织带领茅市村村支两委利用整治土地抛荒,流转农户水稻田100多亩,发展水稻种植产业,修缮村里集体固有资产老村部进行转租,带领九龙村村支两委发展玫瑰香猪养殖。为改变群众出行难的现状,他多方奔走四处"化缘",疏河道、硬道路。2019年协调争取资金30余万元,疏浚了齐天庙村书房、台冲、沙洲片9个村民小组农田灌溉河道。2020年协调争取资金70多万元,修通硬化了齐天庙村齐心、檀山、檀木、漏冲片几个村民小组通村组路。2021年协调争取资金80多万元,修通硬化了茅市村上边、上进、玉叶、八角片六个村民小组通村组路,让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行路难时代。五年来,他带领村支两委、工作队倾真情、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先后筹集资金帮扶驻点村安装路灯、建通信塔、修机耕道、实施农田水利建设。他带头整治农村"脏、乱、差",强化门前"五包",制定垃圾"清扫清运"。他办好事,办实事100多起,被父老乡亲们称赞为"带着啃硬骨头的实干精神来农村的一书记"。